2024年04月29日
--℃--
联系我们
淮北市相山区民生路26号 2栋202室
0561-3884343
hbscsxh@126.com
这位高中生对中国公众捐款现状与趋势的观察,有深度,有质量!
发布时间:2021-03-30

来源:DominosEdu  作者:左伊

近期发布的《中国公众捐款》研究报告是对当下公众捐款状况和行为模式的一个快照;2021 年 1 月,达美诺青少年调研问卷展现的结果,和研究报告有一些差别。左伊同学从这些差别入手,探索公众捐款在未来可能呈现的趋势,她的洞察非常有启发。


尤其值得称道的是,左伊同学还只是一个 10 年级高中生,今年 1 月加入「达美诺青少年资助」项目开始系统了解公益慈善。她在紧张的学习、考试之余,投入了不少时间和精力来研究、思考和写作。我们相信这是国内第一份中学生撰写的有深度有质量的公益观察。


同时,非常感谢支持达美诺高中生调研的所有热心人士,尤其感谢联劝公益基金会雪启、250、她无限、叁合益 DAF 的各位热心支持者。

图片

孟子云: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古往今来,乐善好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提到慈善捐赠,人们第一时间想到的可能是 2008 年的汶川地震,2012 年的抗洪救灾,以及 2020 年的抗击疫情……但其实捐赠远远不只是这些重大灾害面前的催泪义举。慈善捐赠发生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它是个人承担社会责任的重要体现,也是衡量公民社会发育度的重要指标。

2020 年底,一份历时 2 年,覆盖全国 6 个省 4404 份有效问卷的《中国公众捐款》研究报告新鲜出炉。2021 年初,通过联劝公益基金会达美诺青少年专项基金,一批热心于公益的高中生资助者也通过自己独特的视角,对身边特定人群(来自 16 个省市 91 份有效问卷)展开公众捐款行为的调研。

我们看到,伴随着时代的变迁、经济的腾飞与社会的进步,中国的慈善事业正逐步走向一个更为成熟和理性的全民慈善新时代。虽然达美诺青少年调研的样本量比较小,不足以代表公众捐赠的特征,但参与调研的人群在学历、捐赠频率、关注领域等方面,表现出一些不同于公众捐赠报告中的特点。据我们后续的了解,不少调研对象最近两年和公益慈善的接触以及了解,比从前更多。所以,我们认为,透过达美诺青少年调研,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能展示出未来公众捐赠的一些趋势。

通过两份调研数据的分析对比,我们捕捉到了当下公众捐款的一些特征,并展开思考,总结出五大发展趋势。


趋势一:

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公民的慈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正逐步提升


图片

△ 两组受访者群体肖像勾勒以及在过去 12 个月内捐款情况

我们注意到《中国公众捐款》的调查对象平均分布于 6 省市 72 个村/社区间,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的分布较为均衡,他们中有 67% 的人表示近 12 个月内没有捐过款;而达美诺青少年资助者的调研对象主要来自于城市,他们中有 37% 大学毕业,40% 硕士及以上毕业,其中有 84% 的人在过去 12 个月内捐过款。这说明受教育程度越高,公民的慈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越强。可以预见,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和经济经济水平的提高,公众的慈善意识会日益提高,捐款行动也会日益增加。


趋势二:

个人捐赠可能成为未来趋势,且捐款金额存在较大上升空间


美国作为现代慈善的标杆,一直是世界各国,包括中国慈善事业的学习和参照对象。据美国 Giving USA Foundation 的数据,美国 2019 年度慈善捐赠总量已达 4496 亿美元,而中国只有 1500 多亿人民币。在我国,企业一直是中国公益捐赠的主力军,根据《2019年度中国慈善捐助报告》显示,全国捐赠资源的 60%以上来自企业,个人捐赠仅占 26%;而在美国,来自个人捐赠的比例高达 69%,企业只占到了 5% 左右。中美两国之间的这一差距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在历史、宗教、政治、经济等多重因素交织下影响形成的。


图片


△ 美国 2019 年捐款概览


尽管中国的现代慈善事业起步较晚,但近年来,我们观察到中国慈善捐赠不仅在金额上逐年增加,个人捐赠的比例也呈现出上升的趋势。从《中国公众捐款》的统计数据来看,有 30% 的普通民众曾经有过捐款行为,虽然其中金额 500 元以上的比例不到 10%,但低收入人群同样表现出了自己的捐款热情与慷慨度。而达美诺青少年的调研数据显示,由于受访群体经济水平和文化程度较高,捐款金额在 5000-10000 的占比 5%,1000 元以上的占比 30%,500 元以上的占比 51%。这一数据给予了我们极大的信心。

图片

△ 两组受访者过去 12 月捐款金额情况

可以预见,未来的慈善捐赠之路,不仅仅是企业、机构和一些名人慈善家的单行道,全民慈善成为大势所趋。伴随着人民经济水平的提升和捐款信息渠道的便捷,公众捐赠,很可能会是未来中国募款的金矿。

趋势三:

公众捐款领域将从救助型逐步向发展型过渡,并可能会日益多元

无论是《中国公众捐款》研究报告,还是我们达美诺青少年调研问卷结果显示,目前公众捐款的领域主要集中在四大块:医疗健康、教育助学、减灾救灾、扶贫发展。这四个领域的捐赠金额,在两项调研中,都占到所有捐赠金额的 85% 以上。


图片


△ 中国 2019 年捐赠概览

但是,如果我们仔细对比,会看到,《中国公众捐款》研究报告中,教育领域的捐赠仅占 10.8%,而在达美诺青少年的调研问卷结果中,教育领域的捐赠达到了 31%。同时,我们还可以看到,达美诺青少年的调研数据中,在文化艺术、体育活动、科学研究、公众倡导等领域的捐赠,也是高于《中国公众捐款》报告中的数据。

除数据所显示的变化之外,从近年来的一系列捐赠报道中我们也觉察到,由于贫困的标准随着经济增长而提高,扶贫领域从最初的扶贫、济困,逐渐变成社会发展。也就是说,随着社会的进步,中国公众捐赠的关注领域开始从救助型逐渐向发展型转变。同时,我们也推测,公众在选择捐赠领域时,也会日益多元,越来越多地和个人的兴趣点、关注点,发生联结。


由于我们达美诺青少年基金这一轮资助会围绕环境议题展开,我们特别关注环境领域内的捐赠。两份调查问卷报告中,我们看到投入在生态环境方面的捐款金额都只有 2% 左右。据了解,目前中国环保公益组织数量和资源投入严重不足,环保公益捐赠金额较小。但根据北师大公益研究院对个人大额捐赠的研究来看,自从 2012 年王文彪承诺捐赠 100 亿元用于治沙以来,环保领域接收大额捐赠的占比陡增。伴随着中国环境生态问题越来越突出,我们相信,环保这一领域所受到的关注度将会越来越高。


趋势四:

公益慈善事业日趋成熟与完善,公民意识将更加关注善款的去向和捐款结果追踪,捐款使用透明化将成为公益组织持续获得捐赠的重要基石。

公益慈善不仅需要激情,也需要理性。什么样的人具有捐赠主体资格?什么样的组织机构才是官方认证的捐款平台?我们捐赠的款项物资最终流向哪里?是否真正改善了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在《中国公众捐款》的调研报告中显示,有 51.1% 的人不会特别关注捐款去向,只有 6.8% 的人群关心受赠组织的运行情况。这说明大部分人只是出于某种原因作出了捐赠行为,但没有特别在意自己的捐款被用于何处,以及是否对受益人产生作用等等;而在达美诺青少年基金会的受访群体中,则有 57% 的人关注所捐款项是否得到合理利用,有 54% 的人表示关注受益人状况是否得到改善。并有 24% 的人对于受赠组织的运行情况比较关注。



图片


△ 两组受访者对于捐款去向关注情况


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在捐款方式上,《中国公众捐款》报告中,最主要的捐款方式是通过网络求助或互助平台捐款(55.5%)和直接捐给受益人(32.4%);在达美诺青少年调研报告中,最主要的捐款方式是捐给社会组织(68%)和通过网络求助或互助平台捐款(54%),直接捐助给受益人的只有 12%。

图片


△ 两组受访者过去 12 个月捐款方式

这两组数据无疑从侧面反映出,对于捐赠行为的过程跟踪与效果判断与受访群体的受教育程度密切相关。随着人们文化素养和公民意识的提升,人们的慈善意识将会日趋成熟。捐赠行为,将不再是仅仅出于善心和道义而发出的一次性援助,更多的人会对社会公益事业作出独立、客观、理性的价值判断。通过捐款给社会组织参与公益慈善,而不是直接捐款给个人,也是慈善行为更趋理性的表现。


2016 年,「罗一笑」个人捐助事件的爆发,让捐赠公信力降到冰点。事实上,类似水滴筹、轻松筹等网络个人求助和互助平台并非民政局认可的公益捐赠机构,也不受《慈善法》的规制和调整。而同样在 2016 年 9 月实施的《慈善法》,则标志着中国的公益慈善正逐步走向成熟与理性。未来捐赠人也必然将会更加关注善款的去向,因此,捐款使用透明化、专业度将成为公益组织持续获得捐赠的重要基石。


趋势五:

社交媒体是大众最主要的信息渠道,互联网筹款可能成为公众捐赠的重要形式

从 1998 到 2019,科技与公益在中国改革巨浪下迎来飞跃式的发展。自 2011 年中国公益互联网大会的召开以来,移动互联网为公众参与公益慈善事业提供了更便捷的方式,基于移动化支付、社交化场景和趣味化互动的各种跨界联动,让大众参与公益更为简便。

《中国公众捐款》以及《达美诺青少年基金公众捐款调研数据分析》两份报告的受访群体均表示出最有效的信息渠道是「社交媒体」。达美诺的问卷结果显示,社交媒体、公益慈善活动和公益网站都是比较好的活动宣传途径。


图片

△ 两组受访者过去 12 个月获得募款信息渠道

基于移动社交网络的新型募捐方式,使得每一个公民个体都可以成为公益活动的参与者和传播者,用户之间自动呈现出滚雪球般的传递效应,公益事业由传统的充满权威色彩的「中心化」,正逐步走向人人都可以自发参与的全民公益阶段。

同时,互联网筹款的另一个优势,就是能够对捐赠人的信息进行大数据开发和运用。通过大数据分析,公益组织能够更好地服务于捐赠人,从而进一步推进公众捐赠事业。

通过一系列的事件、案例和数据,我们感受到时代在变,技术在变,人们向上向善的初心则从未改变。慈善的温暖和力量,存在于我们日常的点滴生活中。从名人慈善到人人慈善、从节日慈善到日日慈善,公众捐赠,正在形成一种聚沙成塔的效应。


作为达美诺青少年基金会的青少年资助者们,我们今年将会把视野聚焦在环境问题领域,希望成为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公益事业的冲浪者。经过对目前公众捐赠行为的现状分析和趋势判断之后,我们将会利用自己微薄的力量,通过互联网发起募捐活动,并且在下一阶段深入研究在可持续发展领域内的环保公益组织,力求寻找到合适的资助对象,把我们所募集的资金投入到有助于未来发展的公益事业中去。